-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技术需求
- >
- 黑臭水体复合净水剂/底泥改良剂
需求概述
一、技术概述
项目团队专业开展新型环境材料开发与新型环保技术推广,提供水土资源治理,自然水体水质改善工业废水深度治理等环保服务,以及定制化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市政给水水源环境修复、直饮水系统解决方案,难处理工业污水系统解决方案,工业回水低成本高效处理解决方案等。
项目团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投入“节约型社会”建设,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开展深入合作,自主研发了新型纳米矿物基环境材料系列产品,已成功实现了多项产业化应用案例,累计实现水处理规模5万立方/天。利用技术优势和先进设计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初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发展格局,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团队针对硅藻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物材料进行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其大比表面积、高吸附性、高弥散性、易于进行改性等特点,制备黑臭水体复合净水剂、底泥改良剂系列产品。
本项目开发的黑臭水体复合净水剂、底泥改良剂系列产品在水体环境修复、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治理领域有良好表现,市场潜力巨大,产品附加值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参与龙岩永定棉花滩水库富营养化应急处置、厦门同安养殖废水污染应急处置、漳州九龙江水体(长泰段、华安段)环境修复、泉州南安五里桥公园水环境修复等项目,以快速、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技术特点得到了业主一致好评。
二、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体环境修复、底泥改良处理领域。
三、技术原理、工艺路线及技术优势
本项目开发的黑臭水体复合净水剂,对于突发性污染事故引起的轻中度污染河道水体治理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该净水剂采用纯天然矿物材料改性而成,使用方便,快速见效,无需使用其他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后净水剂与河道底泥混合,可作为底泥改良剂,一方面持续吸附固定氮磷污染物,防止底泥持续释放污染物,另一方面作为微生物载体,增强微生物分解效果,有利于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其主要原理如下:
(1)吸附作用
经天然矿物材料改性的复合净水剂材料的的平均粒径9-20微米,平均孔径450纳米,能够将超细微粒、有毒有害物质和气味吸附到净水剂材料表面,下沉并与水体分离。
(2)絮凝作用
复合净水剂利用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架桥及沉淀物网捕能作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快速絮凝,形成的絮体尺寸更大、稳定性更好、沉降速度更快。
(3)生物载体作用
材料比表面积大,亲水亲微生物,活性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立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溶解氧梯度,微生物生存环境由原来的气、液两相转变为气、液、固三相,形成了更复杂的复合式生态系统。微生物载体成为n个微观A2/O工艺系统,可发生短程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总氮,降COD、除总氮、去总磷效果显著。
(4)水分匀质化作用
通过水分的分布控制和微生物系统的培养,对黑臭水体原有底泥进行激活与匀质化,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对于需要进一步疏浚底泥的情况,经过底泥改良剂固化与改良后的底泥更易脱水干化,整体污泥减重量可达20~50%。
本项目开发的黑臭水体复合净水剂、底泥改良剂旨在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为主,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
四、经典案例
项目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自然水体污染应急处置领域已有多个成功的案例,用实际工程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典型应用案例为九龙江漳州华安段水体修复项目。
九龙江北溪由北向南贯穿华安县全景,境内主河道长达107km,占全长39.05%,占漳州境内84.25%,流域面积1131km2。保护好九龙江北溪流域(华安段)资源环境对漳州市、厦门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采用本项目开发的黑臭水体复合净水剂、底泥改良剂产品进行九龙江漳州华安段水体修复,配合专有的流域治理一体化设备,在处理点下游50米起,水质由《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净化至II类标准,氨氮由约2.3mg/L降至0.45mg/L,总磷由0.718mg/L降至0.06mg/L。处理速度快,效果稳定。并随着底泥改良剂发挥作用,水体自净能力恢复,复合净水剂的投加量有计划的逐步减少,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五、是否有知识产权/专利
系列产品专有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
六、合作方式
股权合作、技术服务、联合开发、系统解决方案实施
七、联系方式
清华海峡研究院科技创新部 电话0592-5776165
会员卡片

清华海峡研究院
清华海峡研究院依托两岸清华大学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三方优势,服务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积极支持福建省及厦门市快速发展,促进海峡两岸融合,推动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努力将自身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基地。
独立研发
联合研发

推荐需求
- 大数据AI生态环境平台
预算金额:100万元
- 简约费控—智能报销与费控解决方案
预算金额:面议
- 生态环境大数据精细化智能监管
预算金额:面议
- 集成式建筑构件与智能管理系统
预算金额:面议
- TAN工业通信技术
预算金额:面议
- 自主可控高性能安全处理器芯片研发项目
预算金额:面议
- 企业信息化SAAS平台项目
预算金额:面议
成功案例推荐
-
实验室物联网接入平台项目
技术
-
集成电路分析检测实验室
技术